金融界2025年7月29日音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数据显现,姑苏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一项名为“高盐废水蒸腾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63252U,请求日期为2024年09月。
专利摘要显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盐废水蒸腾设备,包含装置底板,还包含蒸腾桶、衔接柱、移动电机、装置框、移动块、丝杆和顶盖;丝杆滚动设置于装置框内部,且移动电机栓接于装置框顶端,丝杆键衔接于移动电机输出端,且移动块螺纹套接于丝杆外弧面;衔接柱下外表且坐落蒸腾桶上方设置有用于对不必尺度蒸腾桶进行整理洗刷的清洗组件,发动移动电机带动移动块上下移动,移动块经过衔接柱带动清洗组件向下移动进入蒸腾桶内部,且弹性模组带动清洁棉和侧刮条与蒸腾桶内壁触摸,从而使清洁棉和侧刮条与不一样的尺度的蒸腾桶内壁触摸,并经过清洗电机带动清洁棉和侧刮条对蒸腾桶内壁进行整理洗刷,来提高蒸腾桶的清洗功率和适用性。
天眼查资料显现,姑苏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坐落姑苏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使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姑苏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对外出资了2家企业,参加招投标项目1次,专利信息78条,此外企业还具有行政许可1个。
8月15日,我们迎来了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已深入人心。这些年,大量年轻人在这一理念感召下,投身生态环保事业,扎根一线、实干笃行,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近日,记者正常采访了10名相关领域的青年,倾听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满腔热忱、奋斗故事和所思所悟。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港村村委会委员沈铭:现在,村里河清岸绿,道路整洁,一排排别致的农房整齐排列。
不过多年以前,村子曾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从“脏乱差”到“绿富美”,在我看来,生态治理没有捷径,织密生态防护网的关键还是找准路子、身体力行。
有段时间,村里的新开河兜门坝段的河道里,碎石、水泥块、废木料堆成了“小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我和同事挨家挨户做工作,踩着没过脚踝的淤泥,组织挖掘机作业清理河道。此后,又找有经验的师傅,为沟渠种上芦苇等净水植物。
沟渠整治好了,村里杂物乱堆乱放问题如何来解决?我们几个年轻人头脑风暴后,推出了“美丽庭院”计划。我联系镇里的工匠,免费为村民庭院改造提供技术指导。我的同事沈菲,则设计了“微改造”清单——旧轮胎种花草、废木板搭花架,既省钱又有特色。
生态治理不是干部的“独角戏”,还得让村民们唱主角。“菜叶果皮厨余桶,废纸塑料可回收……”听有的村民抱怨垃圾分类搞不清,我编了顺口溜。沈菲则设计了“保护自然环境积分卡”,村民参与河道清洁、垃圾分类、庭院美化都能攒积分,月底可凭积分兑换肥皂等日用品。
为了扩大治理成果,村委会推动制定西港村生态管护公约,我们发动村里的党员志愿者组建了“环境保护志愿队”,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环保的队伍。一段时间下来,村民们慢慢养成了好习惯。
现如今,河水越来越清,村里也慢慢变得干净。作为一名青年村干部,我将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更尕:高耸入云的赤红岩壁、扎根石峰的古柏群落,还有随风摇曳的绿绒蒿、神秘威武的雪豹……我的家乡青海省杂多县的昂赛大峡谷,山河壮美。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昂赛大峡谷被划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我也成为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外出巡护,最远的要走上百公里,草原管护防火、病虫害预防报告、野生动植物监测等都是我的工作内容。这些年里,我已经骑坏了4辆摩托车,跑烂的鞋子更是不计其数。
巡护工作风餐露宿、非常辛苦,30多岁的我常被人称为“大叔”。但我也有很多难忘时刻,记得第一次在镜头里看见雪豹幼崽嬉戏玩耍的画面时,我的心被触动了。有一次,我把用手机拍的旱獭照片发在了短视频平台上,引来好多点赞和评论,这让我很受鼓舞。后来,摄影也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随着雪豹、斑头雁等慢慢的变多的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镜头中,我能明显感觉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守护三江源,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曾经的黑土滩经过生态修复,如今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管护员与牧民携手,让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草长莺飞间,旱獭在新挖的洞口探头探脑,高原鼠兔在草根下穿梭,生态链的修复让土地重获活力。
山西省汾阳市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杜杰: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山西环保工作者。这些年来,我从立志守护汾河到投入到黄河大保护中,见证了山西绿色转型的蜕变。
2008年夏天,我和来自21所高校的28名志愿者,踏上了山西、陕西、内蒙古黄河两岸的征途。我们一群青年人沿着黄河边,一路徒步,走村入户、宣传调研。我们关注沿岸的空气污染,也关注河边的垃圾污染。
沿途所见所闻让我深刻意识到:黄河保护需要扎根基层、凝聚合力。此后多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带着团队跨越山西、陕西、内蒙古三地,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项目。我们在黄河流经山西的几乎各个县都留下了足迹,希望能够通过实地调研、校园宣讲和跨省协作,唤起公众对黄河生态的关注。
2025年,我所在的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举办了首届黄河流域青年生态文明交流活动,通过黄河保护法认知调查、多部门对话等行动,呼吁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母亲河的保护中来。
回想一路走来,馒头咸菜是常态,睡帐篷、熬夜是家常便饭。看着身边这群一起吃过苦的年轻面孔,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微薄,但一群人的信念,终能汇成改变的力量。
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山西,推动公众低碳生活实践,助力能源绿色转型。我相信,每一滴水的清澈,终将汇聚成黄河永续流淌的生命力。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系主任严华山:我生长在“世界钨都”江西赣州的一个乡村。高考填报志愿,我选择了江西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10年本硕博求学,更坚定了我投身矿业、科技报国的信念。
大三一次在铜矿实习,深深震撼了我。站在一望无际的尾矿库边,我第一次直面资源开采的“伤疤”——海量尾矿堆积如山。我问负责的工人:“库满了怎么办?”他苦笑着摇头:“只能再找地方堆,生产不能停啊!”
“必须让这些尾矿变废为宝!”一个念头在我心中逐渐萌生。从读博开始,我就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矿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资源化利用集成示范”。项目设想将铜尾矿制成建筑原料,实现大规模消纳。然而,有有经验的人指出了关键障碍:“这些尾矿含硫太高,没人敢用!”
反复研究后,我察觉缺陷根源在于选矿过程中黄铁矿中的硫未能有效脱除。220多个日夜,上千次试验,我们终于迎来突破——利用新型活化剂实现了铜尾矿的深度脱硫。脱硫瓶颈一破,项目组协力攻克了铜尾矿制备硅质原料等关键技术。
2020年,一座年处理250万吨铜尾矿的综合利用厂房在城门山铜矿拔地而起。曾经无处安放的“废物”华丽蝶变为长江中下游建材市场的热销原料。
未来,我和团队将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矿山,用科技力量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转型,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江苏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环保部大气科宋叶佳:本科毕业那年,我来到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从此在环保大气治理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有人说钢铁行业是“灰色”的,但我一直想用自己的双手,证明它也能变成“绿色”的。
钢铁企业的污染治理有排放量大、污染因子复杂等特点。2019年,公司启动超低排放改造,这是一次全流程、系统性的攻坚。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我们使颗粒物排放下降了20.1%,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0.1%,氮氧化物排放下降58.7%。吨钢排放强度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在大气监测工作中,我每月都会对在线仪联网站点、空气微站进行巡查巡检,严格依照国家排污许可规范开展自行监测;遇到无组织冒烟等问题,我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帮分厂分析原因、制定方案。
让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厂区和周边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以前,冬天雾霾天气多,厂区不少岗位必须戴口罩;现在,蓝天慢慢的变多了。工友们说:“现在空气好了,工作更舒服了。”
环保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信念。如今,当我走在光伏绿电车间,看着阳光铺洒在一排排太阳能板上,我依然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把钢铁的“灰”调成生态的“绿”,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护林员刘辉勤:海南长臂猿被誉为“雨林精灵”,是仅分布在海南岛的特有物种,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的指示物种。我们既是护林员,同时也是监测队队员,通过每月不少于10天的现场监测,为物种保护提供参考。
每月中下旬,我们会背着四五十斤重的生活物资和设备,徒步穿越热带雨林,登上海拔800多米高的监测点,在简易的铁皮棚内安顿下来。第二天4点多,再两两一组到监听点,等着第一声猿鸣。
对于监测队队员来说,拂晓的一声猿鸣就像闹钟一样,“催促”我们在15分钟内和它们见面。在雾气弥漫的雨林里辨别方位、快速行进,是队员们的基本功。找到海南长臂猿后,除了拍照,我们要每3分钟对它进行一次“动作描写”,加上活动区域、食物选择等各方面的记录,海南长臂猿的“样貌”越来越清晰,保护工作也更加有条理。
下午3点多,我们这些“追猿”的人步伐就得加快一些。寻找睡觉过夜树的海南长臂猿会加快在热带雨林里翻腾跳跃。猿在林中“飞”,我们在地上追,这样做是为了补足较为欠缺的夜宿记录。渐渐地,我们追得慢了,但也高兴——雨林越来越密,跑起来的难度也更大一些。
如今,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种群数量一直增长,由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我也会继续坚持做好监测记录,守护好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地矿投资集团项目负责人李正强:2022年5月,当我第一次站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堆丰废弃矿山断崖边时,眼前植被尽毁、垃圾味道刺鼻,不远处的松花江影影绰绰。如何将荒芜矿山改造成良田沃土?那一刻,压力与使命感同时涌上我的心头。
拿到设计蓝图时,最直观的挑战便是坡顶至最深坑底高达48米的巨大落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我带着团队利用技术和模型设计地形,终于制订出“微创”清理方案,构筑缓坡安全平台。两年时间里,45万立方米土石在科学的规划下被移山填壑,硬生生在这片矿渣废墟上“造”出了100多亩的珍贵平地。
更大的挑战如影随形:这样的土壤能不能种出庄稼?动工伊始,我们就像呵护珍宝一样,将矿区残存有价值的黑土进行分层剥离、精心保存。待土地平整结束,这些宝贵的黑土被重新覆盖回田块。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将植物秸秆、微生物菌剂与矿渣进行科学配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终稳定提升至3.5%以上。
付出总有回报。2024年的金秋,曾经矿渣遍野的土地之上,金黄稻浪翻滚,试验田亩产最终突破1000斤,达到了高标准农田亩产要求。
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用汗水、智慧和信念唤醒的土地,作为一个普通的90后,我心潮澎湃,难以言喻。当矿山长出稻田、矿坑变成聚宝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具化为了眼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画卷。
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宋建强:当游客到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游览,一定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整齐排列的樟子松如卫士般矗立,株距3米的标准化林带在阳光下投下浓密绿荫。谁能想到,这里以前是“黄沙遮天日”的荒漠?
作为“三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大量的沙地人工造林。2022年,当我来到这里工作时,一位国有林场老职工的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多一分细心,生态安全就多一分保障,“三北”工程的成果就多一分稳固。
3个月时间内,无论是崎岖山路还是偏远林区,我和同事们都徒步勘验,详细记录每一处林地的植被状况、设施条件和潜在风险,手绘分布图、建立台账,完成了131个现地核查点的全覆盖调研,为后续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石”。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公园建立起“一林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资源管护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确保了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屏障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黄沙逐渐消退,绿树已然成荫。但我深知,如果把防沙治喻成一场场战斗,我们面对的“敌人”十分顽固,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阵地”,同时逐步扩大新的“战果”。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未来,我将继续做好“三北”工程成果保护工作,让生命之绿在这片曾经的荒漠上永续存在,为子孙后代守好每一棵树、每一抹绿。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室高级工程师蒋晶:小时候,我住在嘉陵江边的化工厂职工宿舍。记得父亲下班回来曾感叹:“江水要是再清澈一些就好了。”一句话,像种子落在江风里。
多年后,这份牵挂指引我走上水生态监测的道路。每到一处河流,我和伙伴们都会采集样品,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运用分类鉴定及环境DNA等技术,为水生态环境“问诊把脉”。
2023年以前,中心负责水生态监测的只有我一个人。春秋两次周期监测,162个点位,一天最多赶3个点。十几斤重的底泥采样器压得肩膀疼。
水生态监测是一个“慢工”,更是一门“细活”。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无数看不透的微生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它们只有在几十倍显微镜下,才会一点点显露真容。每一次完整的样品分析,都需要连续几小时目不转睛地观测、比对和记录。
刚开始,我也会觉得枯燥。但渐渐地,我从那些细微的变化中,看到了自然给出的“回信”——长江水,真的变好了。这些年,重庆的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到100%。
从2017年加入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水环境监测的路上,我已累计跋涉超10万公里。如今,中心有了一支成熟的团队,水生态也在持续向好。我深知,我们采集的不只是水样和水生生物,更是江河的脉搏与记忆;我们写下的,也不仅是监测报告,还有我们对未来水清岸绿的祝愿。
广东香山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岑振锋:我从基层一线做起,现在负责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和城市环卫服务的管理工作。近期,我和团队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在中山市把环卫清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打通,在小区、环卫转运站设置便民回收点,让居民在投放垃圾的同时可以将可再生资源有偿变现。
在我看来,再生资源利用,是循环经济的“关键节点”,是把废弃物变回资源的实操过程,而这同样需要体系化的配合。
例如旧家电,拆开后金属、塑料、线路板能分别再生,但需要标准化的拆解流程;再比如废纸,要剔除油污、胶带才能重新造纸,这既需要前端居民分类配合,也需要后端分拣技术支撑。
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尝试让资源循环利用的所有的环节更加通畅。对居民和环卫工人来说,可以便捷找到“一站式”回收网点(站);对企业来说,稳定的再生资源物料来源,保障后端生产的稳定性;对行业来说,通过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和模式,有助于上下游产业更加规范化、合规化。
我希望努力让每一份资源都不闲置,让绿色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怀揣着这份美好的期许,我和同事们将继续尽己所能,向“绿”前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环境管理档案保存要求等,确保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符合有关要求,
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及维护记录(包括运行维护记录、加药记录、活性炭更换记录等台账)
1.固态废料申报登记及转移管理(通过省固态废料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固体废物申报登记、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转移联单制度)
3.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包括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产生环节记录表、贮存环节记录表、内部自行利用/处置情况记录表、月度危险废物台账报表等)
5.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内部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公开制度、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1.环境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环保部门备案意见
排污单位理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污染防治设施运作情况,如废气防治设施运作时的状态、污染物排放情况、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管理维护信息等内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一定要保持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因维修、故障等原因不能正常使用的,排污单位理应当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确保其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并立即向相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排污单位理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污染防治设施运作情况,如废水防治设施运作时的状态、污染物排放情况、药剂添加情况等内容。当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等不正常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减轻危害后果,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1、一般工业固态废料管理台账实施分级管理。以下附表1至附表3为必填信息。大多数都用在记录固态废料的基础信息及流向信息,所有产废单位均应当填写。
(1)附表1按年填写,应当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材料,根据实际生产运营情况记录固态废料产生信息,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动等原因导致固体废弃物产生种类等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另行填写附表1。
(2)附表2按月填写,记录固态废料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数量和利用、处置方式等信息;
(3)附表3按批次填写,每一批次固体废物的出厂以及转移信息均应当如实记录。
2、附表4至附表7为选填信息,主要用于记录固体废物在产废单位内部的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
附表4至附表7,根据地方及企业管理需要填写,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另行规定具体适用范围和记录要求。填写时应确保固体废物的来源信息、流向信息完整准确;根据固体废弃物产生周期,可按日或按班次、批次填写。
3、产废单位填写台账记录表时,应当根据自身固态废料产生情况,从附表8中选择对应的固态废料种类和代码,并根据固态废料种类确定固体废物的具体名称。
4、鼓励产废单位采用国家建立的一般工业固态废料管理电子台账,简化数据填写、台账管理等工作。地方和企业自行开发的电子台账要实现与国家系统对接。建立电子台账的产废单位,可不再记录纸质台账。
6、产废单位应当设立专人负责台账的管理与归档,一般工业固态废料管理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7、鼓励有条件的产废单位在固态废料产生场所、贮存场所及磅秤位置等关键点位设置视频监控,提高台账记录信息的准确性。
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危险废物收集便利化和转移快捷化,深化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鼓励有条件的收集单位为小微企业“反向”填写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并为其提供规范环境管理和信息化服务;促进危险废物再生利用,推广危险废物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健全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探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经验,交流危险废物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成果,推广最佳环境实践和最佳环境技术,促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企业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无忧固废网联合权威机构于2025年8月21-23日在苏州共同举办“2025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及深度资源化交流论坛”。诚邀各相关单位或组织积极报名参加。
董庆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副研究员。担任巴塞尔公约附件修订专家组成员、废电池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组成员、住家废物伙伴关系工作组成员、电子废物相关挑战行动伙伴关系工作组成员,生态环境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技术复核专家库专家,河北、海南、江西、江苏等省固态废料领域专家库专家,山东省、河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专家库专家,参与了多个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固态废料管理政策、国际公约履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电子废物管理和资源化、危险废物治理与资源化技术、有害垃圾治理政策、“无废城市”建设与技术评估等。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参与6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研究。作为主要起草人形成政策建议10余份并提交生态环境部,其中4篇获部长级领导批示。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10部,联合申请专利8项,主笔编制团体标准1项,获学会协会科技奖励3项。
傅忠君,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二级)。1993年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山东省环保厅危废应急处置特聘专家、中国化工学会过程强化专家委员会专家、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2018.11-2023.12)。长期从事化工材料、过程工程分离理论及装备技术研究,研究重质油、高沸点有机物分离技术、化工精馏残渣减量化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化工过程含盐 废水低成本处置回用技术(2017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年结题)。 先后主持淄博市、山东省技术攻关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获淄博市、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首位)、国家发明四等奖(首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一项。荣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发表化工分离、材料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参与编著《实用传热工程》(第一副主编)、《化工过程强化方法与技术》(编写分子蒸馏一章)等专著。
周海云,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从事固态废料新污染物资源化与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省生态环境厅重点科研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2部。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能源环保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和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江苏省固态废料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专家。
郭世鹏,天大越华环保信息化领域专家,越华鹏诚数字科技总经理。环保行业危废领域“监管单位”、“经营单位”、“产废单位”信息化系统资深专家。为山东、河北、安徽、山西、江苏、河南、广东等地的危废经营单位、产废单位、监管单位提供多套危废信息化项目(产废单位危废精细化管理系统、危废秤标签称重打印一体机设备、危废经营单位精细化管理系统、小微企业危废可视化监管平台等)。
演讲主题: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信息化的系统建设方案及环保设备数字孪生安全解决方案
马士龙,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上海煜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曾就职于德国最大环保企业瑞曼迪斯集团、瀚蓝环境等国内外大型环保企业。十余年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领域项目选址、建设、调试、生产准备、运营及项目收并购等方面经验。相关领域发表论文近20篇,专利申报10余项。
李跃,工创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CEO 。工创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无锡国家科技园,是安全和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信息化咨询及定制服务。凭借强大技术和丰富经验,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军者,截止2025年6月我司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以为全国3万多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公司核心团队由清华、南大等知名院校的资深专家组成,行业背景深厚且极具创新力。我们在北京、上海、重庆、青岛、南京等多地设立办事处,构建了全国服务网络,能为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作为通过双软和科技型企业认证的创新企业,我们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值得您信赖与合作!
王伟,产品管理高级经理。无锡能之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11日,由中国广核与无锡市新发集团共同投资,总投资3.36亿元,占地面积共84.6亩,建成2条危险废物等离子体处置生产线间全密闭式负压危废贮存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危废处置能力为1.98万吨/年,处置范围包含18种危险废物类别。建成4000平方小微企业危废收储仓库,收集许可5000吨/年,收储范围包含41种危险废物类别。
杨志强,环境咨询师/可持续发展顾问/环保项目管理者。沧州冠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全国最大的危险废物市场技术咨询平台,拥有强大的技术与服务团队,公司致力于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安全、可靠、专业的危险废物贮存、转移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其他环境管理解决方案。公司秉承“客户为尊、服务为荣”的经营理念,恪守“共创、共享、共赢”的企业精神,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全面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就最优秀的行业品牌,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服务。
李强,教授级高工,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委员,中国环卫行业青年人才,上海市“长宁工匠”。同济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波尔图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领域,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环协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土木工程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发表中外文论文20多篇,授权专利10多项,出版专著4部。参与国内20多个大型固废综合处理中心的设计建设及运营。近几年主持多项高盐废物运营项目技改及新项目构建。
刘岳,青岛斯坦德衡立环境技术探讨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深耕危废鉴别行业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尤其擅长工艺分析和未知物分析,凭借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为行业难题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在职业生涯中,多次主持省、市级重点项目,独立完成100余个危废鉴别项目,涵盖污泥、结晶盐、污染土壤、河道底泥、废渣等多种复杂鉴别对象,其成果多次获得生态环境部和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4.广泛应用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领域的包装容器、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信息系统或解决方案提供商,物料搬运机械企业、装卸系统提供商,重卡车辆及LNG汽车企业;
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会务组商洽。
关于台山市盛丰农业有限公司年出栏13500头生猪建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江门腾晖橡胶有限公司年产摩托车外胎60万条、内胎260万条、实心胎100万条、空气绷簧400万条改扩...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搜集《江门市生态环境维护“十五五”规划》编制定见和主张的公告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拟对江门市电子制作配套绿色工业服务项目技能晋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同意决议的...
关于印发《江门市生态环境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细微环境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清单》的告诉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突发环境事情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的告诉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计划(修订)的告诉
关于2023年第四季度江门市生态环境维护“一岗双责”责任制查核成果的通报
关于《江门市工业固态废料使用处置设备才能建造施行计划(2020-2023年)》到期停止施行的布告
解读文本:江门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分责任分工计划
图解:江门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分责任分工计划
媒体解读:以高水平维护促进高水平质量的开展 我市修订“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计划
江环查扣解〔2025〕1号-免除查封(扣押)决议书(蓬江区朴存五金加工厂)
背景:2024年印度标准局2月份首度宣布对进口PVC等大宗商品施行BIS认证制度,此后延期180天至同年8月;同年8月24日印度官方公布,BIS标准延期至2024年12月24日,临近日期印度当局第三次宣布延期至2025年6月24日;2025年5月30日印度相关官方宣布将于6月3日召开利益相关各方召开BIS政策实施论证会,将重点讨论印度国内产能、生产情况、进出口数据及实施情况听取各方意见。
2022年9月16日印度商务部发布对进口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二的聚氯乙烯悬浮树脂启动保障措施(质量控制)调查。印度Chemplast Cuddalore Vinyls Limited 和 DCW Limited两家生产企业提出申请,要求印度对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二的进口聚氯乙烯悬浮树脂启动保障措施(质量控制)调查。其认为尤其2022年1月至6月30日以来进口飞速增加开始对其国内产业导致非常严重损害,及威胁了其国内生产,低价的进口也直接影响了印度市场的价格。
2023年5月17日,印度商工部贸易救济总局发布了关于进口聚氯乙烯(PVC)悬浮树脂的保障措施调查的最终结果。授权建议仅对氯乙烯残留量高于2 PPM的PVC悬浮树脂的进口实施数量限制。
另据,2023年9月份根据《印度标准局法》2016年发布的第11号法案,印度化学与肥料部化学与石化司做出重要决定,将对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以及聚氯乙烯(PVC)均聚物的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监管。根据最新制定的质量控制令,聚丙烯和聚氯乙烯将被纳入BIS强制认证清单。企业要了解自己生产或销售的化学品要不要进行BIS认证,并按照认证要求做申请。根据新的质量控制令,指定的货物或物品一定要符合相应的印度标准,并且需要带有标准名称的标志。
2024年2月26日印度化学和肥料部(化学和石化部)发布聚氯乙烯 (PVC) 均聚物,依据2016 年《印度标准局法》(2016 年 11 号)第 16 条与第 25 条发布聚氯乙烯 (PVC) 均聚物BIS认证要求,自公布之日起一百八十天届满后生效。
同年,8月24日印度官方公布,印度进口PVCBIS标准延期至2024年12月24日,而12月24日到期的PVC进口BIS政策延期六个月至2025年6月24日执行。
截止4月份国外地区超过21家PVC生产企业获得印度BIS认证使用权,为出口印度地区PVC扫清了障碍,而中国大陆地区截止发稿尚未有生产企业获得认证,若政策落审执行,中国大陆PVC生产企业出口PVC进入印度市场难度将大幅增加。
进入5月份据悉美国另有2家PVC生产企业即将获得BIS认证,预期6月政策执行前全球超过24家PVC生产企业获得认证,初步估算上述企业累计最大(不考虑检修、船运周期等)年出口PVC能力超过400余万吨,理论上完全满足印度进口PVC年度缺口。
印度本土PVC生产企业2026年-2027年将有超过100万吨/年PVC装置线投产,将逐步提升印度自给率,降低进口量。
2025年1-4月中国大陆PVC出口累计133.65万吨,同比去年的86.64万吨增加154.26%,出口印度达60余万吨,占比44.89%,较去年占比减少7.39%,但出口印度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5万吨。印度PVC产业相关方,认为进一步增加的进口PVC量,及较低的价格应得以控制,减少对其本土企业的影响。
从进一步增长的出口量及当前理论出口印度总量来看,6月24日BIS落审执行的可能性达到50%以上。
印度BIS政策一旦实施,按照印方有关政策,中国PVC理论上每季度有超过2万吨的豁免权,然面对月均出口印度最高超15万吨的量来说极为有限,按照近年出口印度及印度需求趋势来看,政策的落地将影响出口印度PVC每年120-140万吨区间。
从应一方面数据分析来看,中国大陆PVC出口总量近年来逐年增加,尽管印度依旧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但别的地方出口量及出口目的地数量也在急速增加,排除印度的出口量,全球别的地方目前可出口总量仍旧可达130-180万吨区间。
总体来看,即使印度方面因政策影响使的国内出口减少,但随着国内出口目的地结构的完善,尤其一带一路的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地区需求快速增加,及国内PVC性价比的优势,使的国内PVC出口依旧有较好的表现,预期PVC年度出口依然可在200万吨/年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